1.我想学习旗袍的制作过程?
旗袍制作过程简介 一。
裁剪纸型(纸型必须核对正确:肩、边、下摆是否等长、等宽) 1。剪下前片独襟(独襟前中心留1cm缝份) 2。
前片底襟叠份(剪下后之襟留6~7cm缝份) 二。裁剪表布(先叠出布宽,找出布纹之方向,与花纹之中心主体,用熨斗烫出中心线) 1。
裁剪后片: (将后片纸型放在布尾,领口部分及右手边是剩布) (缝份留法:边2cm,下摆4cm,袖口0。7cm,有接袖留1cm, 肩留2cm,领口先不裁,等肩线接好,与前领一起开) (领口与褶子用线钉做记号,或用粉片画出褶子与领口线) 2。
裁剪前片: (前片因右上半身有小襟,故先裁上层布之小襟与大襟叠份约7~8cm再与大襟叠合,剪下前片) (缝份留法:边2cm,下摆4cm,袖口0。 7cm,有接袖留1cm,肩留2cm,领口先不裁, 等肩线接好,与前领一起开) (大襟留0。
5~1cm,底襟前中心留0。5~1cm,下叠份留7~8cm,) (领口与褶子用线钉做记号,或用粉片画出褶子与领口线) 三。
制作程序: 1。车褶子(烫出中心线,疏缝固定)照记号车缝,褶尖要用车线打结,不可回针,(褶子左右分开烫平)褶子小,褶份少时,往上倒角烫平,车完褶,下摆→斜针缝处理好,即可车布边。
2。底襟之处理:折0。
7cm~1cm车0。8cm 3。
大襟的处理1)上牵条(1cm宽) (2)裁剪贴边 4。后身之缩烫与上牵条(示范) 5。
前身之缩烫与上牵条(示范) 6。开叉之处垫叉布 7。
合肩线。车缝(领口之处再回针约4~5cm,避免剪领口后分家) 8。
裁剪袖口贴边 9。做领子(示范) 10。
开领口(用皮尺立起来量,比实际的领围少3~4cm,因包括缝份) 11。上领子(回针缝固定,必须将领衬藏住,但不缝到表布) 12。
接合边(车缝) 13。画盘扣位置及钉暗扣记号,底襟暗扣下垫力布,缝领勾 14。
上拉链(齿入0。1cm)用星点回针缝固定 15。
缝暗扣,领上0。8cm先缝领钩,领角缝暗扣 16。
下摆与边开叉,固定下摆使用斜针或藏针缝,边:千鸟缝 17。开叉止点,拉链止点以上固定防裂开 18。
整烫,大公告成啦~~~ 旗袍制作的知识 旗袍主要是突出女性的线条美,所以现今的旗袍都是收紧腰身,把女性的身段尽量表现出来。 原本旗袍是旗人所穿的服装,特点是宽大,平直,下长至足,材料多用绸缎,衣上绣满花纹、领、袖、襟、裙都绲有较宽的花边。
这服装在清朝时已很普遍,但只是满族妇女和宫廷中的女性才穿著。到了二十年代,汉族的妇女才开始模仿穿著。
旗袍从形成到普及,经过无数的变化,到了三十年代,已完全脱离原本形式,而变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妇女服装。 当时造旗袍比较出名是上海师傅,手工都较为精妙,而澳门的旗袍店的师傅亦多来自大陆,澳门人便跟这些师傅学师。
一、旗袍的制作 造旗袍的过程与造其他衣服的过程是大同小异,首先替客人度身,再由客人选择布料和款式。制作的工序主要分为三个部份:裁剪,画图和绣花。
传统的旗袍通常较长到脚踝,亦有短的旗袍,多在膝盖对上一吋左右。 二、领的分类 领大致上可分为两类:企领和小凤仙领。
其中企领又分为圆和方领。企领是较为传统,而小凤仙领则是比较新潮,犹如现今的恤衫领一样反下来。
旗袍的领是硬身的,以前师傅将白布用浆糊浆硬,然后放入领内,而现在则改用尼龙。 三、袖的类别 袖大致上可分为无袖,短袖,中袖和长袖,以前主要是按天气变化而决定旗袍的袖的类别。
但现今女性造旗袍主要是出席宴会等场合,较年轻的女性多选择前三种,而年老的则选择长袖。通常短袖长四吋,中袖约有十六吋,而长袖是十九至二十吋。
四、花钮的种类 花钮是旗袍所规定的钮,其作用与现今恤衫的钮是相同,但花钮比较花巧,而且要师傅用布亲自织成。 花钮的款式有百几种,如蝴蝶款、钻石款、大花型款等,一件旗袍所用的花钮,多是由客人选择后要求师傅造的。
花钮所用布的颜色一定与绲边的布相同,主要会令到旗袍更加高贵。 五、襟的款式 旗袍的襟,在款式方面没有太多,而通常选择的有七种,包括单襟、双襟、直襟、斜襟、琶琵襟、曲襟以及没有襟。
在制作方面,双襟比单襟复杂,师傅先在旗袍上开了两边的襟,然后把其中一个襟缝合。这个襟只作装饰,所以穿著双襟的旗袍与单襟的一样,只不过双襟的旗袍在视觉上较为美观和高贵。
直襟就比较少,至於斜襟以前通常会配衬大花钮,但现在都会改用较细的花钮。曲襟的形状仿如有角的「S」型,因为其开口较大,所以比较容易穿著。
六、开衩的高度 旗袍的开衩是由三十年代的电影明星顾兰君所带领的,当时她这种先锋的行为,令到旗袍进入了另一个阶段。事实上,旗袍主要是突出女性的线条美,所以非常贴身,穿著旗袍时行动不便,所以旗袍有开衩。
一般旗袍的开衩都会开到膝盖的位置,但随著时代和人民思想的改变,开衩的高度亦增加。 现今旗袍的衩都非常高,主要是突出女性腿部的线条,尤其是选美时参赛者所穿的旗袍,其开衩特别高,也就是这个原因。
七、绲边 绲边的作用是用来裹著旗袍的开衩和旗袍的开口,用来绲边的叫绲条。通常用丝质的绢或者本身旗袍底色的布作为绲边。
但是若果旗袍上有图案,绲条的颜色通常是图案的其中一。
2.谁能分享些旗袍工艺的常识?
1、旗袍的制作 造旗袍的过程与造其他衣服的过程是大同小异,首先替客人度身,再由客人选择布料和款式。
制作的工序主要分为三个部份:裁剪,画图和绣花。传统的旗袍通常较长到脚踝,亦有短的旗袍,多在膝盖对上一吋左右。
2、领的分类 领大致上可分为两类:企领和小凤仙领。其中企领又分为圆和方领。
企领是较为传统,而小凤仙领则是比较新潮,犹如现今的恤衫领一样反下来。旗袍的领是硬身的,以前师傅将白布用浆糊浆硬,然后放入领内,而现在则改用尼龙。
3、袖的类别 袖大致上可分为无袖,短袖,中袖和长袖,以前主要是按天气变化而决定旗袍的袖的类别。但现今女性造旗袍主要是出席宴会等场合,较年轻的女性多选择前三种,而年老的则选择长袖。
通常短袖长四吋,中袖约有十六吋,而长袖是十九至二十吋。
3.什么是“旗袍”
旗袍,原为清代旗人妇女所穿,故名。
辛亥革命后,汉族妇女也普遍穿用。经过不断改进,一般式样为:直领、无领、领圈,右开大襟,紧腰身,衣长至膝下,两侧开衩,有长袖、中袖、短袖之分。
旗袍,就一般言之,从上而下没有重叠的衣料,既无折裥,又不收省。在衣侧边作圆弧形、或斜形开襟,还可以滚边、嵌线、镶色作为装饰,即使几颗小小的纽扣也可以盘曲成各种玲球可爱的形状。
旗袍的衣长、领形、肩缝、开衩、隆胸、收腰、长短袖、花色、用料等都达到了造型、轮廓与妇女的体态特征相柔符和,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妇女那丰满、匀称、风雅、雍容的体形美。所以在国际服装舞台上,中国旗袍久享盛名,被誉为中国妇女象征性的服装。
4.如何才能穿好旗袍的常识
一、旗袍的颜色:不同深度的颜色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女性,成熟稳重的女性穿深色的旗袍会显得端庄优雅,也可以穿明艳绚丽的旗袍突显风情妩媚;年轻女子穿清新素雅的旗袍会令人赏心悦目,也可以穿明丽鲜艳的旗袍,以显朝气活力。
二、旗袍的尺寸与大小旗袍最能体现女子的体态美,还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的修饰作用,但是女子在选择旗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旗袍才行,并不是越紧就越能体现曲线美,因为太紧会造成行动不便,穿着不舒适,太松则无法体现体态美,所以要量体裁衣,选择适合自己身形的旗袍。三、旗袍的面料旗袍的面料多种多样,可以依据个人的喜好去选择,但是为了身体的健康着想,尽量选择含天然材质多的旗袍,比如真丝、纯棉、棉麻等都是非常亲肤、柔肤的面料,穿着既舒适又健康。
四、旗袍的搭配穿衣其实是一门艺术,不但要和个人的气质相配,还要从整个的身形外貌去考虑,要搭配合适的发型,合适的妆容,合适的首饰,合适的鞋子,讲究的话还有帽子、围巾、包包等,尽量做到从整体上看着和谐舒适、不突兀。五、穿着者的行为举止旗袍不仅能体现出女子的形态美,更能体现出女子的气质,女子在穿旗袍时要做到举止得体,仪态大方,谈吐优雅,坐、卧、起、立、行都十分讲究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地穿出旗袍的韵味,体现自身的气质。
5.穿旗袍有哪些要注意的
穿旗袍要注意以下几点。
(1)与鞋子、饰物的搭配。金、银、珍珠、玛瑙等精致的项链、耳坠、胸花等 是旗袍的传统伴侣。
最新的伙伴是小巧而璀灿的名表,和怀旧的旗袍撞击出时代感极 强的火花。着旗袍可配穿高跟鞋或半高跟鞋,或配穿面料高级、制作考究的布鞋,或 绣花鞋。
(2)穿旗袍展示的是女性的高贵与优雅,所以应当避免一些不雅观的形体动 作。例如,站立或坐下时两腿分开,弯腰驼背;大步走路或跑步,骑自行车更不可 以。
穿旗袍就要腹挺背直,走姿、坐姿、站姿和谈吐都要保持文静优雅,才能与旗袍 的风格相衬。(3)与旗袍搭配穿着的服饰有裘皮大衣,毛呢大衣,小西装,开襟小毛衣和各 种方型大披肩,这些都要注意色彩要与旗袍的协调,还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选用。
(4)不管你的个子高矮,选择及膝的旗袍忱长及脚面的要轻盈得多,也给漂亮的鞋子更多发挥余地。(5)旗袍不是只能搭配盘成一个髻的发型,虽然安全,却未免有些保守和过 时。
干练的短发女性尽可以尝试高领旗袍,现代的搭配美学强调的就是一点点刻意的 不和谐。 (6)不要在商场里购买流水线上下来的成品,到有设计师挂牌的中式特色小店 去,那里不仅有独特的面料、合身的剪裁,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低俗的设计。